早规划!早准备!2025年高企申报工作赶紧准备啦!
2025-03-28 来自: 西安华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6
一、高新技术企业定义
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三、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如下:
指标满分100分 =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 + 企业成长性(20’)
1、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A. 转化能力强, ≥5项 (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4项 (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3项 (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2项 (7-12分)
E. 转化能力弱, ≥1项 (1-6分)
F. 转化能力无, 0项 (0分)
3、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20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结合以下几项评价,进行综合打分。
(1)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6分)
(2)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4分)
4、企业成长性≤20分
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
以上两个指标分别对照下表评价档次(ABCDEF)得出分值,两项得分相加计算出企业成长性指标综合得分。
四、规划建议
1、知识产权
(1)申报前确保知识产权授权8件以上,复审企业需注意二类知识产权不可重复使用
(2)规避全部申报当年授权,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筹划布局,考虑驳回、补正风险性
(3)申报周期:发明2-2.5年、实用新型7-14个月、软著3-4个月
(4)考虑与成果转化-销售合同的对应性
2、财务指标合规
(1)做好销售收入、净资产成长性规划。
(2)研发费用核算清晰,符合国高申报比例要求,在年度审计报告、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进行披露,且数据保持一致。
(3)高新产品核算清晰,有销售合同和发票作为佐证。年度汇算清缴数据与财务审计报告保持一致。
(4)提前开展审计工作,核查数据问题。
3、研发立项
提前整理近三年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验收资料。
4、科技成果转化
梳理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相关成果应与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强的关联性,以及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准备销售合同、检测报告等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佐证材料;
建议平均每年转化5项。
5、研发组织管理制度文件
根据企业现行的组织架构流程,结合评分要点审核梳理企业的相关研发制度文件。加强与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6、人员指标
做好人员情况梳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入职183天以上,需缴纳社保或签订劳动合同。